以下是不同專業人士對情緒健康之看法

張文茵女士

表達藝術乃健康的良伴

無論在西方或中國社會裡,藝術用於心理健康已有疚久的歷史。藝術本有怡情養生、整合身、心、靈福祉的好處。無論是單一藝術媒體或跨藝術媒體,創意藝術治療,例如音樂治療、藝術治療(視覺藝術)、戲劇治療、舞動治療和表達藝術治療(多元藝術媒體)等,都是結合創意藝術與心理治療的專業,由受過認可培訓的治療師提供個人和小組治療。有不少社會工作者、心理學家、輔導員、和社區藝術家也引進藝術元素,在工作帶來創意關顧的新氣象。

越來越多人用藝術提升健康,不論是專業的創意藝術治療,還是用藝術自娛自癒,每人都可以用合適自己的方法運用藝術幫己助人。不少研究引證藝術有效發揮身、心、靈各方面的自療功用。如我的人本表達藝術老師兼始創人 Natalie Rogers 教授所言,情感乃創意的泉源,藝術本是表達情感的天然平台和通往潛意識的有效通道。快樂時,畫作洋溢心花露放的喜悅;哀傷時,樂曲訴說言不盡、數不清的苦痛。藝術洗滌我們的心靈,將抑制的情緒安全地呈現,盡情釋放。過程中的玩、創意和隨意表達全是治療性的要素。只有釋放內心的小孩,我們才可如實地重拾真我,帶來真正的自由和平和。

希望你也能夠在創意藝術中找到自己的天賦,善用內在的力量,擁抱生命;並拿著藝術的美感鏡片去捕捉人生路上的真、善、美。

張文茵女士

香港表達藝術治療協會創會主席
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榮譽講師
註冊表達藝術治療師

黃慧蘭博士

創意藝術與情緒健康

很多人認為情緒一有起伏,便是不正常。其實情緒出現,如失望,傷心,憤怒,難過等,很多時是因為外在的環境丶事情丶人際與我們內在的價值、觀點丶期望等不一致所產生。亦有時候,渴求如:被明白,認同,肯定等得到滿足,感動,愉快,欣喜情緒就會出現。

長久以來,藝術一直被視為怡情養性,有調節情緒的作用。其實,透過觀賞藝術,不論是畫作,歌曲,舞蹈,電影,文章,詩詞等,我們的感覺容易得到共鳴,肯定。而再加上創作藝術的過程,我們有空間去宣洩情緒,回顧及反思內在的價值、觀點丶期望等,同時去接受,欣賞或改變內在,情緒便慢慢找到出路。

黃慧蘭博士

表達藝術治療師
香港大學「創意藝術與社會工作」課程榮譽講師

黃麗彰博士

情緒健康

當我們呱呱落地的一刻,已經與情緒作伴,我們有喜、有悲、有愁、有苦,沒有情緒作伴,生命便失去了色彩;情緒也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,有了它,我們可以更適應生活的要求,因為情緒讓我們知道自己的需要,作出合宜的行動。例如,當有危險,我們會感到恐懼,同時表達了我們需要安全感;若我們遭到欺負,會產生憤怒,憤怒是表達了我們需要保護自己的界線,免遭侵犯;又例如,當我們做錯事,會有羞愧之情,知恥近乎勇,我們知道要改過自新。

情緒有健康和不健康的兩面,正如上文所說,健康的情緒表達了健康的需要,是一種當下衍生的自然反應,這種由健康情緒驅使的行動,也會合乎環境。然而不健康的情緒,是一種因過去未解的心結而來的衝動,我們好像不能控制它,反之是由它主宰了我們,例如被一些事情刺激,我們好像不能自已地生氣。

怎樣可以接觸自己的健康情緒?簡單來說,可以讓自己間中安靜下來,以溫柔的態度面對自己,如實地接觸情緒,有什麼情緒便有什麼情緒,不加批判,亦不要作出什麼行動,只是純粹地接觸情緒,誠實地認識自己。

日復日、年復年地接觸健康的情緒,也可能帶來「待己誠、待人寬」的修養。

黃麗彰博士

清泉輔導室資深輔導員及督導

姚穎詩女士

情緒健康

身體沒有疾病不等於你健康,沒有患上抑鬱症亦不等於你快樂。我認為情緖健康不是指一個人沒有情緖困擾的病徵, 或沒有遭遇到任何困難;更加的是, 他/她有沒有正面的情緖和心理素質, 好讓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正面地面對。這些重要的心理原素包括感恩、寬恕、欣賞、樂觀、希望、抗逆力等。我們人人都會在不同時候經歷負面思想和情緖,重點是如何跨越這些,成為情緖智商更成熟的人。我相信除了培養一些正面的心理素質外,學習壓力和情緖管理、建立朋輩的支援網絡、懂得發揮自己的性格優點和長處等,都是一些好方法。情緖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,都需要我們悉心照顧、栽種和經營,是絕對不容忽視的。我祝願大家都能過一個愉快、充實和有意義的人生!

姚穎詩女士

臨床心理學家
註冊表達藝術治療師